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英雄问鼎 > 第四章 崆峒山君臣议政

第四章 崆峒山君臣议政

第四章 崆峒山君臣议政 (第2/2页)

秦皇正在得意忘形之际,忽见东南方出现了一股非烟非雾的五彩祥光,心中非常惊讶。掌管天象的官员赶紧上前回答:“陛下,这是云气啊!”秦皇道:“请说详细。”官员道:“云气的种类很多,有稍云、阵云、杼云、轴云、杓云、钩云等,云气出现的时候,异常壮观。臣观望刚才的这种云气,它五彩蒸蔚,好似龙的迹象,如果应验,非同小可!”秦皇吃惊地问怎么非同小可。官员不敢回答。秦皇逼问他。官员才胆怯道:“这是天子之气啊!非要陛下亲自前往东方镇压,否则后患无穷。”秦皇顿时愕然。
  
  过了一会儿,群臣见皇帝若有所思的样子,都不以为然地道:“云气只是一种天象罢了,陛下不必担心?想我秦国建立了继夏、商、周之后的又一个国家,这是三皇五帝都不能比的功业。只要陛下仿效先王,于民为善,上为下谋的仁德之政,使老百姓过上安定富足的日子,他们就会高兴。老百姓高兴了,天下就太平。自从平王迁都以来,天下战乱不息,民不聊生。陛下救民出水火,这正应验了‘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的古话。现在天下大定,战争结束,要抚平百姓在战争中受到的创伤,臣等认为:德政可以安民。现在应该让流浪的百姓回家从事农业,再让士卒回家修养,然后鼓励他们自由开垦土地,实行农战,免除徭役。这样一来农民就有了固定的土地,等他们吃饱了肚子,仓廪也会慢慢充实。这就是古人所说的‘用德政来治理民众,民众必然会心悦诚服’,‘推行恩德就足足能够保全四海’的话。另外,秦国开办庠序以教化民众。只要陛下给民方便,老百姓必然会诚心归附朝廷。数十年后,秦国必将无敌于天下!至于渺茫幽深之云气,请陛下不必费心劳神,妄猜吉凶啦。”
  
  秦皇听后沉思良久,道:“天道幽深,不察也可。不过前事历历,后事之师啊!秦用商鞅,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强敌;威王用孙武,宣王用田忌,而诸侯朝齐。那时天下各国动用合纵连横的策略,而互相攻伐,把那些懂得纵横开阖,游说天下的人称为贤人。现在天下虽然统一了,六合之内未必就完全臣服我秦国,更应该妨患于未然。把那些因为战乱而流亡的人理应编成户籍,统一管理,士卒却不能解散啊?想想前朝,不难而知:商取夏桀,周伐殷纣,都是以仁伐暴,自然是天下归心。现在秦灭六国,扫清海内,是以暴伐暴,六国贵族必然不服,所以要处处谨慎,防微杜渐。士卒是国家的依靠,一旦解散,六国反叛怎么办?就是天象不必理会,可治国之术不可不深究。况且秦国用水德之说治天下,就不应该过分地迁就百姓,过分地讲求仁爱。朕听说‘行动迟缓不决,就不会有名;做事犹豫不定,就不会成功。愚人在事情已经做成了还看不明白,智者在事情还没有萌芽就已经观察到了结果。人民不可以和他们考虑事情的开端,只能和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圣人的法度是爱护人民的,圣人的礼制是利于国事的。所以圣人治国,只要使国家昌盛,就不沿用旧的法度;只要有利于人民,就不遵守旧的礼制。现在如果用德政来治理百姓,就算百姓能感激秦国,那些亡国的贵族能说秦国的好话吗?朕熟读古今奇书,深知治国之难。《易》曰:‘物不可以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天下统一了,难道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难道战争就结束了吗?不!乾坤不息,斗争不止。六国的旧势力仍然是一大隐患,大家要时刻提高警惕。朕以为六国之中必有叛逆之人,因此决不能舍弃法治而改用德治,那将是纵敌一时,遗患万世的做法。所以解散士卒,迁就百姓的做法是行不通的。朕必须出巡东方,向四方不停的示威,这样就可以震慑那些不臣服的六国之人了。”群臣闻言,连声称是,都不敢再说什么。
  
  游完崆峒,驻跸山下。次日秦皇又下令向南进发,因为道路崎岖,队伍走的很慢,也没有再做大的停留。车驾就经过现在的华亭、回中、汧县、雍县,直到秋天时才返回了咸阳。秦皇又经过深思熟虑,又下令把渭水南岸的信宫改为极庙,象征天极。从极庙修了一条驰道,一直通到骊山,又修建林光宫正殿。
  
  秦皇回到咸阳,因为他在崆峒见到了云气,似乎得了一种心病,心中总是不安,于是下令在东方开辟出巡的大道,准备继续出巡。这时已经从全国没收来的兵器在咸阳宫门前的大广场上也堆成了一座座小山。秦皇就下令在指定的位置上做成了五丈高的巨型武士模型,然后将这些兵器用大镬全部熔化,再将溶液灌进了模型里,铸成了十二尊铜巨人。铜是黄颜色,所以也叫金人,身高五丈,每尊重两万余斤,高高地竖立在宫门两侧,气势非凡,镇守国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陈长安牧云瑶 罗天蓝秀儿 从我是余欢水开始 龙族:重启新世界 他比我懂宝可梦 叩问仙道 重生之苍莽人生 唐朝工科生 紫气仙朝 重生1991:开局迎娶绝美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