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往事百语① > 要做义工的义工

要做义工的义工

要做义工的义工 (第2/2页)

刚到台湾时,我在中坜落脚。每天清晨微曦乍露,我就得起床拉着板车,走十五里的黄土路,到市场叫醒菜贩,备办八十人份的柴米油盐,再匆匆赶回寺。早餐以后,我快速将环境清理整洁,又到井边打六百桶水,供全寺住众使用。日间还要负责厕所的清扫工作,那时缺乏刷洗用具,所以常常都用双手将垢秽扒尽。寺里有人往生了,我帮忙装在木箱里,抬出去火葬。每逢秋收时期,我挑着担子、穿着木屐替常住到各处收租。那年我才二十三岁,每天劳役之繁重,可说义务发心,其乐无比。虽然有人嫉妒说闲话,但我一直十分感谢寺主的收留,给予我工作的机会,成就我担当的能力。所谓“义工”,看起来是为人,其实最得利益的还是自己。
  
  佛陀座下有一位专司知宾的陀骠比丘,每天任劳任怨地工作,即使在深夜,有人前来敲门挂单,他也欢喜地提着灯笼,为其引导安单。数十年如一日,后来终于感得手指自然放光的福报,日后再也用不着打灯笼为人引路了。我自愧功德未臻圆满,四肢五根都不曾放光,然而在为人服务的同时,心灯通体明亮,法喜充满全身,自认是人生最大的福报。
  
  古德有云:“欲为佛门龙象,先做众生马牛。”又说“未成佛道,先结人缘。”在佛门里,讲究的不是世智辩聪,而是菩提道心。翻开佛教典籍,可以发现历代的祖师大德们都以苦行出身,在作务中开悟见性,例如,雪峰禅师在洞山座下担任饭头,庆诸禅师在伪山座下担任米头,道匡禅师在招庆座下担任桶头,灌溪禅师在末山座下担任园头,智通禅师在洞山座下担任直岁,晓聪禅师在云居座下担任灯头,稽山禅师在投子座下担任柴头,义怀禅师在翠峰座下担任净头。还有,石霜禅师的筛米,云岩禅师的制鞋,临济禅师的栽松,仰山禅师的牧牛,洞山禅师的种茶,云门禅师的担米,玄沙禅师的砍柴,赵州禅师的扫地,丹霞禅师的除草,懒融禅师的典座,印光大师的行堂等等,无非都说明了工作的意义在于扩大自我,服务人群,提升生命的价值。舍义工和劳动之外,还有什么最好?
  
  我虽然没有历代高僧的深厚夙慧,但是在奉献工作中,我领悟到许多待人处事的方法原则,发愿将这些宝贵的经验传授给发心服务的人。所以过去我在佛学院担任院长时,总是在每次出坡前集合学生,为他们讲解这次劳动的意义以及工作的内容、做事的诀窍等,让他们在工作当中,体会到更多的佛法,达到解行并重的学习效果。后来,我在佛光山举办活动时,也都在事前、事后召开讲习会议,让参与的人不仅能怀抱法喜在佛门服务,成就他们广泛学习的机会,进而提升“义工”的层次。
  
  这些善因善缘,使得许多信徒,甚至平常在家里茶来伸手、饭来张口、被人服侍得无微不至的董事长、阔夫人们,听到佛光山举办活动,便千里迢迢专程赶来当“义工”;甚至心甘情愿地自掏腰包,坐上十几个小时的飞机,到西来寺帮忙寺务;有的还穿着围裙,卷起袖子,在斋堂里行堂端茶,在厨房里洗碗拣菜。那种发心,那份认真,比起梁武帝以九五之尊三进同泰寺,舍身为奴;汉宣帝在未登基前,以太子之贵入寺作役,可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可见,工作无分贵贱,只要做者有心,一样能得到欢喜自在;事务无分难易,只要教者有意,自能集合群力,将微不足道的事情做得有声有色,将程序繁复的活动办得轰轰烈烈。
  
  释迦牟尼佛色身虽已入灭,但法身常住灵山,以诸神通力化导众生,是娑婆世界里的“义工”;观世音菩萨寻声救苦,是茫茫苦海中的“义工”;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是热恼炼狱里的“义工”;阿弥陀佛以七宝莲池、八功德水、道路平坦、树木罗列**极乐净土,可以说是净土世界的“环保义工”。由于诸佛菩萨常住世间,精进不懈地做诸佛事,黑暗的世界才见到光明。我们凡夫俗子福薄德浅,在承受庇荫之余,岂能苟且偷安,贪逸恶劳?所以我一直觉得,佛门“义工”除了替三宝服务以外,更应该效法诸佛菩萨度众不倦的精神,在世上为广大的有情布施欢喜,先做好义工的义工。
  
  在这种理念下,我创立国际佛光会时,不断地呼吁各个协、分会的会长、会员们,应该积极举办各项有益社会人心的活动。在大家携手合作之下,四年来成绩斐然,获得社会大众的一致肯定。例如在学校附近护送学童过马路的“爱心妈妈”,不知获得多少父母的感激;在医院里帮忙排队挂号的义工,不知协助过多少老年病患;到偏远地区为人义诊的“友爱服务队”,不知解决多少贫苦人家无钱就医的问题;在万丈红尘中设立的“读书会”,不知带动多少家庭共创书香社会。其他诸如植树救水源活动、净化人心七诫运动、特殊学生游艺会、废纸回收保护环境活动、到监狱戒毒村帮助受刑人等,都是在各地会员义工的积极推动之下,如火如荼地展开,为民风日益恶化的社会注入一股清流。例如,今年佛光山文教基金会举办一百万人的佛学会考,光是义工就有三万多人。
  
  近年来,我常收到各地来鸿,有的感谢佛光会的善行义举,有的邀请佛光会共同协办公益活动。对于真正有益于大众的事情,不管大小巨细,我一直认为是“义”不容辞的“工”作,因此一概不加推辞。至于一些赞美过誉,则愧不敢当,因为我们不过是在做“穿针引线”的“义工”,将各种好因好缘结合在一起,为开创人间净土而尽一份力量罢了。
  
  一些事业有成的信徒常对我说:等到将来退休以后,要来佛光山当义工,服务大众。其实做“义工”不必寄望于未来,此时此刻,就可以实践菩萨道的“义工”精神,以四摄六度利乐有情。有心服务大众,更不必等到退休,眼前就能自我期许,做个不“退”转菩萨、不“休”息菩萨。人身难得,胜缘难再,把握当下每一分每一秒,在世间广结善缘,人生岂不更有意义?
  
  (一九九六年三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陈长安牧云瑶 罗天蓝秀儿 从我是余欢水开始 龙族:重启新世界 他比我懂宝可梦 叩问仙道 重生之苍莽人生 唐朝工科生 紫气仙朝 重生1991:开局迎娶绝美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