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逆宋 > 四九 局中局

四九 局中局

四九 局中局 (第1/2页)

黑衣人离去之后,有两个身影从丰乐楼出来,远远跟在他身后。
  
  未走出多远,两个身影便被团团围住。
  
  黑衣人解下面罩,却正是董遵诲。
  
  “如何?”柴宗训自黑暗中走了出来。
  
  “回公子,”董遵诲说到:“并无人出来搭话。”
  
  顿了一下,他继续说到:“我即刻将那知客和刚刚擒获的人严刑拷打,令其交出同伙。”
  
  “没有必要,”柴宗训微微一笑:“能挑选出来做谍者,必已抱定必死之决心。不过李煜有一点不明白,在绝对的实力面前,谍者的作用并不大,我只要能达到目的就好。”
  
  董遵诲拱手到:“接下来该如何行动,请公子示下。”
  
  柴宗训说到:“且将这几人关押慢慢审问,接下来,便该我们的赵公子出马了。”
  
  当日柴宗训欲促成赵德昭和嘉敏,将他留在汴梁,纯粹只是想做点好事,没想到现在赵德昭却能派上大用场。
  
  赵德昭正沐浴熏香等着天亮便去见嘉敏,忽然听说皇帝连夜召见,急急忙忙便跟着太监万华来到宫中。
  
  “皇上,不知深夜召臣有何旨意。”
  
  柴宗训慢慢抬头,此时他脸上的肿还未消。
  
  “皇上的脸怎么了?”赵德昭忙问到。
  
  “这不重要,”柴宗训说到:“小赵,朕召你来,是帮朕起草一封书信。”
  
  “请皇上示下。”
  
  翰林替皇帝写书信也是寻常之事,柴宗训思虑一会:“此书信是发往南唐,南唐朝中某重臣早已与朕约定来投,然按惯例今日是通书信的日子,他却未有信来。”
  
  “朕欲修书一封,一来显示朕之威严,责问他为何未按约定致书;二来措辞又得软一些,显示朕之宽大。”
  
  “朕的脾气你是知道的,向来不擅与人说软话,所以便由你代劳吧。”
  
  “不敢,”赵德昭说到:“食君之禄,担君之忧,为皇上分忧是臣子本分,何来劳动之说。”
  
  “你也无须跟朕客气,且先写吧。”
  
  赵德昭提笔便将书信写完,柴宗训看了一眼:“好,很好。”他要的只是写信这个形式,信的内容根本不重要。
  
  柴宗训随手拿起一把折扇:“这是江南入贡之物,朕便赏赐与你吧。”
  
  赵德昭谢恩离去,柴宗训转而吩咐董遵诲:“派人跟着他,若有人与他接触,询问有关南唐之事,立即抓起来。”
  
  李乐峰带人安抚好宾客情绪之后,立即去到后院,敲开了嘉敏的门。
  
  “姑娘,蜡书之事刻不容缓,我必须马上驰递金陵。”李乐峰说到。
  
  嘉敏站起身来:“不是说好三日调查么?为何却又突然变卦。”
  
  李乐峰解释到:“知客出外寻访辛弃疾下落,已为他所擒。”
  
  “那辛弃疾必是周国安插于我大唐的谍者,方收到林仁肇蜡书还未递交与周国皇帝,却偶遇赵德昭,又与知客发生矛盾,不想厮打间蜡书掉了出来为知客所获。”
  
  这个逻辑说得通,但嘉敏仍是犹疑:“这未免也太巧了吧。”
  
  “一点也不巧,”李乐峰说到:“巧的只是我等皆是大唐谍者,若辛弃疾不是在丰乐楼,而是在御街其他酒楼将蜡书遗失,试问谁人识得林仁肇,谁人知道蜡书的重要性?”
  
  “不若我等速将蜡书驰递回金陵,呈与国主圣裁,也免我等暴露。”
  
  嘉敏微皱眉头:“蜡书所含信息如此重要,辛弃疾必会来夺,你若驰递出去,知客必性命不保。”
  
  李乐峰说到:“目下正是他为国尽忠的时候,我会上书请国主厚恤其家人。”
  
  嘉敏仍是坚持:“李主事,此事我总觉得蹊跷,林大帅一向对我大唐忠心耿耿,当年周先皇攻占江南之时,若无林大帅拼死奋战,我大唐宗社早已灰飞烟灭,他却为何此时要反?”
  
  李乐峰沉吟半晌,开口到:“有些事情,便是我不说,姑娘也应该能想到。”
  
  “当年柴荣擅开边衅,攻打我大唐之时,林仁肇深得先国主信任,所谓士为知己者死,便是拼命也值得。”
  
  “然目下大唐朝堂由冯氏兄弟把持,似林仁肇这等擎天柱石都靠边站,便是有异心,也说得过去。”
  
  嘉敏说到:“我自是不信林大帅会有异心,李主事,便依你我先前商定,三天之后如无确实消息,李主事若要驰递蜡书,我必无异议。”
  
  李乐峰问到:“姑娘大算从何处入手?”
  
  嘉敏想了想:“似林大帅投诚此等大事,周国朝中应会有人知道,明日我便设法从赵匡胤那里打探消息。”
  
  李乐峰摇摇头:“赵匡胤一向反对攻打大唐,且此次只负责调集粮草,如此机密之事,他不一定知道。况且姑娘几次让赵匡胤吃了闭门羹,若突然问起南唐之事,恐会令其生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陈长安牧云瑶 罗天蓝秀儿 从我是余欢水开始 龙族:重启新世界 他比我懂宝可梦 叩问仙道 重生之苍莽人生 唐朝工科生 紫气仙朝 重生1991:开局迎娶绝美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