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独行东汉 > 第107章 局势

第107章 局势

第107章 局势 (第1/2页)

战争的阴霾笼罩在颍川人民的头上,黄巾军大肆进攻颍川,他们的作战意图很简单,拿下颍川作为自己前进的跳板,进而攻取洛阳,黄巾军起于青兖二州,颍川就是他们前往洛阳的必经之地。
  
  在颍川郡地图上看,鄢陵县,长社县,新郑县勉强可以连成一条直线,长社在中间,鄢陵在下面,新郑在最上面,而黄巾军已经拿下了鄢陵和新郑,只要再攻下长社,就可以长驱直入,可以说拿下这三县,就相当于拿下了大半个颍川。
  
  皇甫嵩卢植朱儁率领的汉军都在镇守长社,和张角三兄弟的主力展开拉锯战,曹操和黄巾大将波才鏖战于鄢陵,双方暂时僵持不下,新郑县却是防备空虚,被黄巾大将管亥攻陷。
  
  随着战争的进行,出现了一种很有意思的现象,各个州郡都有黄巾军,他们杀人放火为非作歹,当地百姓深受其害,有很多原本信仰太平道的人,已经脱离了太平道的控制,也有很多人被裹挟在黄巾起义的浪潮中,成为了黄巾贼中的一员。
  
  而在最激烈的战场颍川,不管是张角三兄弟的部队还是黄巾大将管亥波才率领的军队,那都是军纪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甚至在他们攻陷的城池中,百姓们生活的都更好了。
  
  在张角攻陷的郡县中,就流传着许多莫名其妙的话:什么“打土豪!分田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诸如此类。
  
  而在鄢陵城外军营中的项清也得到了王蜀的秘密情报,就是关于张角在黄巾占领区施行的政策,名叫:《黄天王朝田亩制度》。
  
  在仔细的翻阅过后,项清对此嗤之以鼻,一个抄袭后世太平天国运动的制度,一个已经失败的制度,你放在东汉末年就能成功了吗?在军事会议上,项清也给众将士和曹操详细的分析了这个政策的利弊。
  
  对比东汉的政策,这个政策已经领先了千年,就像是把封建王朝的中央集权制度放在原始人时代一样,那是必不可能成功的。
  
  现实不是小说,小说里的主人公穿越之后,在拥有权势的情况下,就喜欢把后世的制度放在古代施行,认为后世成功的制度,就能带动古代社会的发展,比如二十一世纪的制度,不说大家都知道,这样的制度放在现代那是成功的制度,放在古代那可就不一定了,那是百分之百的失败,万分之一的成功几率都没有。
  
  抵抗黄巾造反的汉朝将军们,人人心知肚明,真正的黄巾军,都聚集在颍川,而那些打着黄巾旗号,实则杀人放火的势力只不过是跳梁小丑,有这些跳梁小丑在,正好抹黑黄巾贼,如果黄巾军都像是张角的部队一样,那汉朝直接灭亡算了。
  
  黄巾军在颍川的战术布局也是很简单,长社县肯定无法在短时间之内拿下,所以张角就命令管亥和波才各自率领一支偏师,波才攻取鄢陵,管亥攻取新郑,这两个地方被拿下之后,就可以左右夹击长社,张角的胃口还是蛮大的,他想一口气吃掉这波汉军主力,然后实行下一步计划。
  
  长社战局焦灼,鄢陵方向也被曹操拦住,毫无进展止步不前,现在战局的焦点就该转移到新郑县,而管亥刚刚拿下新郑县,就已经遇到了难题。
  
  城墙上的缺口还来不及修补,城内的各项守城措施都没有准备,人数也只有八千人,他们就遇到了一支超过两万人的汉军。
  
  这支军队的统帅,就是袁绍袁术两兄弟,在接到了曹操的求援信后,他们利用自己四世三公的家族势力,临时拉起了一支两万人的军队,在谋士许攸的建议下,直接赶往新郑。
  
  而袁绍和袁术的帐下先锋将军,就是未来的江东猛虎孙坚!孙坚帐下也有四员猛将,分别是黄盖程普,甘茂韩当,孙坚率领他们赶到新郑城下,看到新郑的城墙还未修补,趁机发动猛烈的进攻。
  
  这场攻城战进行了一天一夜,异常惨烈,当第二天清晨孙坚撤兵的时候,双方的士兵近乎是人人带伤,而在第二天的傍晚,袁绍袁术已经赶到了新城城下,一声令下,新郑的三座城门都被死死围住,只留下了一个缺口,这就是著名的“围三缺一”。
  
  第二天的黑夜,袁绍袁术就将所有将领都召集到了中军大帐,准备讨论明日的攻城策略。
  
  这次袁家将统帅之权交给了袁绍,倒是给了袁术不少好处,所以袁术对统帅之位也是不太感冒了,所以坐在首位的是袁绍。
  
  袁绍身后站着的是颜良文丑,武将第一人坐着的是孙坚,再往后就是孙坚手下的四位,然后还有未曾露脸过得纪灵,麹义等将领,而坐在文臣首位的是袁术,后面是许攸,还有审配逢纪,郭图辛评等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陈长安牧云瑶 罗天蓝秀儿 从我是余欢水开始 龙族:重启新世界 他比我懂宝可梦 叩问仙道 重生之苍莽人生 唐朝工科生 紫气仙朝 重生1991:开局迎娶绝美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