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明玉照我堂 > 第四十三章 烽烟起 鞑靼蠢蠢欲动

第四十三章 烽烟起 鞑靼蠢蠢欲动

第四十三章 烽烟起 鞑靼蠢蠢欲动 (第1/2页)

余子俊在成化七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延绥,吕雯晚十年,在成化十七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
  
  现在二人一为兵部尚书,一为兵部右侍郎,对抚边的那一段经历还记忆犹新。
  
  因此,说起朝廷对大同边事的处置,他们各有各的体会。
  
  余子俊挑起话端:“天章先生,坐镇一方和运筹朝廷,的确不同啊!”
  
  吕雯字天章,保定府安州人,天顺年间举人。他并非进士出身,却能升至少司马,一定有他的长处。
  
  “士英先生为何有此感慨?”他问。
  
  “天章先生当年在延镇,修边墙数百里,安抚、存活灾民数十万,举朝上下无不称士章先生无愧封疆之任。时我虽以母忧还乡,亦以士章先生为封疆表率。”余子俊忆起往事。所谓存活灾民数十万,是指鞑靼部入犯,边民逃入内地。有人担心其中混杂鞑靼奸细,提议将他们拒于边墙之外;吕雯不同意,悉数放入。因此而存活的,确有数十万众。
  
  “士英先生且慢。”听出余子俊虽在称赞自己,但显然话里有话,吕雯拦住他,“士英先生不会以为修边墙数百里、安抚、存活灾民数十万,不但无功,反而有过吧?”
  
  "自然不会,功自是功,德自是德,谁也抹杀不掉。”余子俊说。
  
  “那么,士英先生倡修边墙在前,修成边墙一千七百余里;又移镇榆林,使米脂、吴堡等县均为内地,使数百万边民安心居住。这才是大功大德呢!”吕雯为余子俊歌功颂德,并说,“我在延镇那些作为不过是步士英先生的后尘而已。”
  
  延绥巡抚原驻延安府绥德州,作为九边之一的延绥因此而得名。遇有边警,绥德一线是一定要严守的,而地处绥德以外的各县,则往往顾不上。余子俊奏请移镇榆林,才使得延绥全境有保障。
  
  “是啊,我原也以为是功德无量的业绩;可朝廷委我以大司马之任以后,我才发觉在延镇做的那些事情,实在算不得什么。”余子俊说。
  
  “那么,我做的那些事情,岂不更是无谓之至!”吕雯笑道,并试着解释余子俊的感慨,“延绥稳固,宣府、大同等镇的事情却愈发棘手,士英先生是为这件事焦虑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陈长安牧云瑶 罗天蓝秀儿 从我是余欢水开始 龙族:重启新世界 他比我懂宝可梦 叩问仙道 重生之苍莽人生 唐朝工科生 紫气仙朝 重生1991:开局迎娶绝美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