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巫典》 第11章:人巫之别
第一卷《巫典》 第11章:人巫之别 (第2/2页)第二段批注字迹纤细隽秀,俨然是个女子笔迹,写到:往事忆流芳,长恨易成伤。郎情别妾意,最是断人肠。旧曲低低唱,为谁画梳妆。魂归无去处,生死两茫茫。
赵泓看罢,不禁摇了摇头,努力平静了一下心情。他不愿意再猜想下去,这或许是一个关于爱恨情仇的凄惨故事,郎有恨妾心伤,根本让人难以接受。
不过序篇看罢,赵泓也明白过来,这本《巫典》原来是一本关于巫族修炼的典籍。他接着往后翻看,发现整本书分上下两卷,上卷曰“术”,下卷曰“技”。
其中上卷“术”分为“炼魂”和“淬体”两篇,是讲述巫族的功法修炼,强调神魂和肉身。而下卷“技”篇分为符、咒、阵三篇,是讲述巫族的各种技能术法。术为根本,技于外在,把“术”和“技”结合起来,用术来指导技,才能做到知行合一,无往而不利。
一开始赵泓面露失望之色,他本来是想查看此书是否有关于离开此地的办法。对于修行功法,他现在没有多少兴趣,自己是风不语口中说的废灵根的资质,任何功法对他而言,仿佛鸡肋一般。何况现在身处困境,若不能离开,性命都保不住,再高深的功法又有何用?
可他越往下翻看,越觉得自己想错了,直到最后他完全是一副激动的表情。
《巫典》是一本关于巫族修行功法的典籍总括,里面所载的修行方式,可以说跟人族修士的修炼方式完全不同,不必依靠灵根,整本书里根本没有提及灵根二字。
人巫本是同源上古之民,后来因为修行理念相差甚远,日渐对立脱离,最终在一千多年前展开了一场长达百年的旷世之战,此后巫族战败,退出中土,隐没于南疆之地,消失了踪迹。
巫族是个奇特的种族,平常看来,与人族一般无二,但巫族有本族特有的强悍的肉身。若是巫族修为到一定程度,可以幻化出类似于魔族人一般带着黝黑的魔气,或者变化类似妖族的半妖之身,甚至还可以施展冥鬼特有的灵魂攻击秘术。
当然,最吸引赵泓注意的,当然是巫族功法的本质所在。
人族修士修炼,在于悟道和炼器。需依赖与生俱来的灵根特质,待“三花聚顶”稳固灵根,吸纳天地间的元精以炼气,提升修为,之后是“五气朝元”,最终炼成丹胎,五气归于丹胎之中。修为提升到不同境界,就可领悟出不同的法术神通,包括驱使法宝来攻击。
所以,人族修士修炼的根本,在于灵根。这也是像赵泓的废灵根根本无法修炼的原因。
而巫族修炼,据《巫典》所载,在于提炼神魂,可以通过神魂来沟通天地灵气和法则;在于淬体,强大自己的肉身。和人族法术、法宝神通相对而言,巫族同样拥有本族的巫术技能:符,咒,阵。
一个时辰之后,赵泓将《巫典》粗略地看了一遍,闭目略作整理领悟。
他现在大致对巫族功法有了详细的了解。所谓“巫”,上一横通天,下一横达地,中间一竖直通天地,中统人与人。巫族功法的真义在于用神魂沟通天地,通天达地。
与人族修士强调灵根是修炼的基础一样,巫族的修行,神魂是根基,神魂强度决定修行速度。
巫族强调祭炼神魂,神魂强度,可分为虚境,实境,化境三重境界。
就如何强化神魂的方法来说,有三种术法:炼魂术,摄魂术,撮魂术。
首先是炼魂术。是引天地灵气入体,淬养自己的神魂。此法讲求日积月累,循序渐进,是巫族修士最基础,也是最稳定可靠的强魂法,不会产生什么风险和副作用。
其次是摄魂术,顾名思义,就是摄取其他生灵的神魂为己用。摄魂是有非常大的风险的,而且是有一定限制的。你不可能摄取比自己还要强大的神魂,那不仅不会成功,反而会因对方神识过于强大,而导致自己神魂湮灭。就算摄取比自己脆弱的神魂,那些神魂中的记忆和杂质能对吸收者的神魂产生相应的影响,若是积累得多了,搞不好还会因此记忆错乱,严重还会弄得走火入魔,疯疯癫癫。
最后是撮魂术,就是撮取天地间游荡的死灵和鬼物,过滤它们的魂魄后纳入自身神魂之中。撮魂同样风险极大,一不小心,不仅无法撮取,反而有很大可能被其反噬,沦为行尸走肉。
摄魂和撮魂,仿佛跟传说中的邪修咒师的炼魂方式有些共通之处。想到这里,赵泓心中一跳,不知道《巫典》提到的炼魂术,跟咒师的炼魂法又有什么关系?
赵泓睁开双眼,心中不由犹豫起来。巫族对他来说是个谜,中土大地上几乎已经没有巫族的存在,自己到底该不该修炼《巫典》中的巫族功法?修炼之后会不会也变成“咒师”那样的邪修?
没过多久,他就摇了摇头,决定不想放弃。至于原因,并非他经过了多少的深思熟虑,而是很简单:他的肚子叫了一声。
《巫典》其中有载,炼魂可以辟谷。这点跟人族修行一样,都是能将天地灵气转化为自身体内精元,从而辟谷。
就眼前来说,任何事情都没有比解决饥饿更加燃眉之急。
赵泓拿定了主意,便不再摇摆不定。他再次打开《巫典》,准备详细研究了一番,他一方面是想全面了解巫族功法的特点,另外也是想能否看出些端倪,找出和邪修功法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