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建文帝逊国流浪奇遇记 > 正文 十一

正文 十一

正文 十一 (第2/2页)

飞燕狂飞画角哀,山河破碎久沉埋。
  
  梧桐着雨离人泪,最怕惊鸿掠影来。
  
  淫雨霏霏百花残,故园重见难上难。
  
  鸿雁不传春消息,可怜浪子泪千行。
  
  七夕(金邶上人真作)
  
  栏栅星斗缀珠光,七夕妇姑乞巧忙。
  
  山寺不知年月日,心随凉月下西方。
  
  山寺闻鸟鸣(金邶上人真作)
  
  寺在濂坑西复西,同中岁岁鸟悲啼。
  
  如今未必啼往来,而是啼僧长夜凄。
  
  王进和诗如下。
  
  唱和一首(王进真作)
  
  困龙每被鱼虾戏,病凤多遭蝼蚁侵。
  
  鲲鹏他日重振翅,收拾行装上都京。
  
  和金邶寺上人原韵一首(王进真作)
  
  家住西陂堤岸西 ,子规三月带春啼 。
  
  今朝禅院旧游处,犹忆去冬雨凄凄。
  
  听金邶上人言往事有感(王进真作)
  
  烧香度人尽从容,狭雨晚去催春浓。
  
  石头城下春潮满,别样心情异样风。
  
  游金邶寺回归(王进真作)
  
  林深人影穿线过,草密野鸡觅虫忙。
  
  落日余辉映山口,山风飕劲扑茅房。
  
  建文帝从小享福,吃不惯寺中粗茶淡饭,难耐这种清苦日子,他告诉郑洽想吃海鲜海鱼,于是郑洽就买一些海鱼,煮上几碗香喷喷的给师傅吃。为了保证以后可以常吃到海鱼及海鲜,郑洽(郑三合)与王进商量后,雇用当地民工在金邶寺前挖一池塘,从海里挑来海泥海水,把几种易养海鱼放逐其中。师傅想吃,就可以随便捞,并把此鱼池取名“潜鳞沼”,暗喻这是真龙天子所待之地。后来,也成为善男信女放生池。
  
  久之,民间传说金邶寺僧人吃荤,名声不好。为顾及师傅名声,郑三合故意告与王进说:师傅本为皇宫太监,姓金,因替皇上出家,特许吃荤,目的是让王进放出风声,传向乡间。不久,流言便消,保护了建文帝名声。
  
  有一次,王进与郑三合一起去金邶寺看望郑三合师傅,王进发现厨房食物存放不方便,于是回家后,便雇来石匠,打造两个石厨柜子,给郑三合师傅送去,一个贮存荤食,一个存素食。因为石厨壁厚,外面气温穿不透,盖上盖子后里面温度较低,贮藏食品,不易变质。这便成就了“高山养海鱼,荤厨柜与素厨柜”传说。
  
  转眼间到了建文二十三年(辛丑年)冬至日,紧接着就是新元节。这一天,是华夏民族传统节日,郑洽一早起床,做好馄饨和肉饺子,近中午时分提着去到金邶寺,一起与师傅庆贺节日。建文帝吃后,二人拉起家长来,说说北方风俗习惯,又扯扯南方人情,乱论一通,也没有章法。
  
  突然,建文帝说:百盛园惨案到现在,近两年了,该做的我也做了,该帮扶的我也帮扶了,尽心尽力,让臣工兵勇皆过上好生活,好日子。但对于我个人来说,活着与死了一样,为了兑现胡大人之言,不敢大白于天下,不敢行走于日间,整天在暗夜中苟延残喘,消磨时光,实在让人憋闷。既然没有复国念想,那这样躲躲闪闪过日子,就没有价值和意义了,不如消隐世间,共同过上平凡人的生活,远离喧闹,功于家庭,重新开始崭新的生活画卷。如果依此计而行,我倒是有一个办法,可以脱离苦海,清静晚年。郑洽问:皇上有什么法子?说出来,咱议一议,看可行不可行。建文说:百盛园惨案,胡濙一行回京后,一定会报于皇上,建文帝已经被他们处置,因此而领得头功,得到燕王封赏,这从胡濙言语“文帝您要销声匿迹,人间蒸发”中便可推测而知。既然这样,咱们不如将计就计,假托建文帝已死,把我的衣裳葬入墓中,形成衣冠冢。从此以后,我远走高飞,前去锦石与妻儿相聚,终老于彼。你便可以独自生活,逢年过节,到我衣冠冢前烧纸烧香,装样示于世人。这样,咱们二人算是砌底解脱了,我可以轻松隐居乡里,平静生活,你也得到善忠之名,流芳百世。
  
  言已至此,郑洽暗泣,说:我照顾皇上,义无反顾,永世不嫌麻烦,人生在世,忠孝不可两全,既然远离家乡,紧跟皇上,就是取忠失孝,相信列祖列宗也是可以理解晚辈一片苦心。如果真是这样,皇上您去锦石了,我以后想你了,该如何办呀?咱们后半生紧紧依偎,生死相依,不离不弃这么多年,突然离开,真的令人伤心无限。
  
  建文接着说:理解臣子一片良心,你现在也是当爷爷之人,再不能像个孩子一样,说哭就哭。当年在郑-义门辞别时,也没有看到你有这么伤心。将来有一天,你如果确实想念我了,就常去我的衣冠冢边看一看,坐一坐,多上些香,添些土。然后,回家带好孙辈,你陪着我游走大半生,也着实苦了自家孩子,要求得他们的原谅。我心已决,要远走高飞了,下一步,咱就商议以何事何因“离开”这个世界吧。
  
  这是大事,翌日,郑洽找来程济、余六府一起到金邶寺,见到皇上后,商议此事。大家是恋恋不舍,但皇上心已决定,无法更改。最后,还是程济有法子说:皇上既然心决,我们做臣子的就一定想办法,把这个事做到滴水不漏,万保周全。皇上一贯身体棒棒的,突然说离去,周边乡亲们谁也不信。不如再等些时日,到新元节期间,我们臣子把皇上衣物葬于墓中,做成一个衣冠冢。正值元节期间,乡亲们怕丧气扑门,当然也不便告诉他们。等过了节,乡亲们发现时,我们臣子已早早把衣冠冢做成了,他们也总不能再扒出来看看吧。从明日开始,皇上您要少出门,装着生病了,这还有一个多月时间呢,我们臣子也可以把墓地,墓石提前暗暗选一选,以免到新元节时手忙脚乱。
  
  由于程济是阴阳天相大师,所以在墓地选址上,全由他说了算。经过数天察看,终于选定在“潜鳞沼”东南金邶寺南山之上,带着皇上也去看一看。建文帝问程济:为什么选择这个地方?
  
  程济说:回皇上,依您身份而选择,这是个伏龙形之地,正合您身份,风景好不必再说,墓地坐正北朝正南,暗示这是天子陵寝,非同凡人。既然是天子陵寝,就要有天子陵寝外形样子,建成后也要气势雄伟,像皇家陵寝。我初步计划墓地要采用皇帝布局,墓评采用三层六阔,台阶按五、三、一排列。墓前舍利塔也采用只有大明皇室才可以使用的“莲花基座”,分别由五块与九块石构成,暗含皇上您“九五至尊”,台阶采用“步步高”行式,这与太祖墓地相似,民间皆不可使用。
  
  程济接着说:这样设计,沿袭了太祖孝陵“宝山明楼制”特点,但在此处,宝山被舍利塔替代,享殿也改为拜亭。因为皇上您也算是半个僧人,所以,把墓建于“僧”与“俗”之域,“皇”与“民”之间,有“棺”无“椁”。龙刻石雕采用“无角龙而非有角龙”,使墓形变成“皇不皇”,“王不王”,借此来掩藏墓主真实身份,免得引起当地官府猜疑,借此消除隐患。龙形护手上,要雕刻上“波浪与祥云纹饰”,暗含墓主人前世今生是“潜龙在渊,飞龙在天”,绝非平凡之人。在舍利塔背面,刻上皇上您的真实身份及名称,然后,再一块一块凿下来,形成个个坑凹,借此给后人留下无尽遐想。关于墓碑内容,可以假托金邶寺先僧之名。但在落款年号时间上,留下空白,若书写“建文二十四年”,太过显眼,易招惹逆贼,若书写“永乐二十年”,则变相承认逆贼孽政,这绝对不能接受之。
  
  分析讲解完毕,建文帝面带微笑,内心十分满意。一行人讨论许久方离开。
  
  很快到新元节了,乡间鞭炮声声,炊烟蒙蒙,到处是新元气息,到处是祥和气氛。金邶寺周边乡亲们,也有月余时间没有见到僧人了,大家似乎皆把他忘记了一样。
  
  在除夕之夜,建文帝终于独自再次踏上行程,自言前往锦石,与妻子相遇。
  
  临别时,只有郑洽、程济、余六府等几位忠勇大臣来告别,其它兵勇也没有告诉他们,当然也不知道任何消息,知道此事之人非常有限,仅仅是几位贴身大臣。面对各位大臣,建文帝说:最后一次,我以圣上之尊,给大家讲几句话,大家一定要照办。在这鞭炮隆隆声中,我要永远告别金邶寺,告别各位大臣,独自前往锦石了,在此分别时刻,我想给在场几位大臣托付几件事。一、再次感谢各位忠臣这么多年对我的知遇之恩,非常感谢大家对我忠耿不二的追随,大家跟着我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累,不能尽孝先人,不能从容生活。从今开始大家皆解脱了,以后生活就安稳了,何时何地,皆不要泄露身世,以免惹来麻烦。二、我离开后,大家马上行动,乘除夕之夜来往客人少,把我所有贴身衣物,葬于南山墓地之内,按程济设计要求,把墓好好修建好,做到以假乱真,蒙蔽所有乡亲及当地官府。三、当年我从应天出走时,所带的这几样物件,皆由郑洽代管。这几样物件分别是:五爪金龙袈裟、龙旗、黄盖(大伞)、龙棍、幢幡、棹帏、金冠、御砚台、御笔筒、二十八个玉碗。当时政允许的时候,请把这些物件全部捐给支提寺、瑞迹寺、金邶寺。也许咱们这一代已不能实现捐赠了,但是要代代口授相传,直到可以捐出之时再捐出来。同时也要讲清楚这些物件的来龙去脉,让后人知道是咋回事,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事情。四、我离开后,大家要更加努力生活,融入当地,搞好邻里关系。你们能幸福生活,遍地开花,家丁兴旺,这就是对我最大的安慰。
  
  建文帝带着随身物用,背着褡裢,踩着崎岖山道,正式启程了。这是生人做死别,几位大臣哭成泪人,因怕外人发现,只能默默流泪,不敢出声。他们给建文帝送了一程又一程,走了一遭又一遭,谁也不愿回头,谁也不恳停下步伐,似乎双腿有鬼拉着一样,不听使唤的前行。是呀,今生一别,终无再见,从此天各一方,劳燕断飞,纵然是铁石心肠,亦会潸然泪下。
  
  最后,建文说:千里相送,终有一别,大家回吧!可是谁也不回头。建文接着说:你们不回,我也不走了。大家没有办法,方流着泪假装回头而归。一会功夫,彼此就被黑夜所隔阻,茫茫不可相见,留下的只有呼呼夜风,疾驰如往。
  
  就这样,建文帝与各位忠耿大臣们终于彻底分开,各奔前程,双双音信全无,相思无尽,离恨翩翩。
  
  几位大臣回来后,不敢怠慢,连夜行动起来。找水稻杆扎一个草人,把建文帝所有衣裳,给草人穿上,扛着工具去到南山。由于提前有所准备,各种石料皆雕刻成型,运抵现场,二个时辰便造出一个皇室新墓来。威严而又肃穆,不得不让人相信,这是一个位尊高贵者之墓。
  
  新元节在祥和气氛中结束了,当王进来到金邶寺,看望朋友高僧时,被告之,高僧在除夕之夜,因急病而逝,葬于南山之上。因为是元节,不敢冲了大家喜庆,所以,没有告诉任何宾朋,几个徒弟草草给师傅办了后事。在郑三合带领下,王进见到这座巍巍新坟,不得不让人相信,高僧是真的驾鹤西去,圆寂升天了。
  
  消息很快传到了周边乡亲耳中,大家在新元节后,去到南山墓地,给圆寂高僧烧纸,祷告。活着为人厚道,死后人人怀念,百姓心中自有一杆称!能称出一个人良心几何,德仁厚重。
  
  出正月,天气慢慢暖起来了,小草也开始绿起来。郑洽常带着孙子,在房前屋后走来走去,显的百无聊赖。建文帝走了,他的忠心和灵魂也随着建文帝走了。
  
  王进也丧失一位知己,有事无事,常找郑三合叙旧。有一天,在屋前石凳子上,郑三合郑重对王进说:这么多年来,咱彼此相处成为知己,后天,我要搬家了,所以要把心中话告诉你,也希望朋友能保守秘密。王进听得有点迷糊。郑三合接着说:金邶寺高僧师傅即为失势建文帝,这么多年隐姓埋名,不敢昭示天下,怕当政者抓之。我本名叫郑洽,当年是翰林院待诏,建文帝城破败走之后,我一直跟随着他流浪天涯,尽忠尽职。后天,我就要带着家眷,搬到井上村居住,目的是怕连累濂坑村乡亲们。你何时想念我了,可以随时去找我。
  
  三天后,郑洽真的搬家了,王进带着族人,帮助郑洽抬的抬,扛的扛,家具物件,整整装满五辆人力大车,护送到井上村已经建好大房子内。
  
  在井上村住一个月,发现人多,也怕连累当地人,干脆再次搬家。又搬到漳湾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没有人烟之地。开荒建屋,单门独户,再也不怕连累别人了。春二月,郑洽雇人垦荒与建房同步进行,仅月余时间,地也耕好了,房也建成了,一家人开始了和和美美,清清静静的生活。郑洽把这个新地方,称为郑歧村,歧为山之分,仍为洽之意。并把所有房屋皆建成背海面山,推开屋门便能看到南山之墓,这个秘密,只有好友王进知晓其中的用意。
  
  在每栋屋子进院后门楣上面匾额上,书写“豹蔚南山”几个字,意思就是“保卫南山”,保卫建文帝,这个也只有王进懂得。同时,为了婉转表达对浦江老家的思念,在正屋悬挂“中义堂”三个字,意为“忠义堂”,与浦江老家“孝义家”相对应。也给郑歧村郑家立了祖谱,取名“白鳞谱”,与浦江老家“白鳞溪”相对应,意思是郑歧村郑家与浦江郑家本为同根同族,一脉相承。
  
  因为多次搬家操劳,积劳成疾,到了瑞午节时,虚岁八十的郑洽累倒生病了,又是高烧又是迷糊,自知很难能扛过这一灾难,提前安排了后事。他让儿子郑栈去濂坑村请来王进,诸一托付。对王进说:建文帝驾崩前,把“五爪金龙袈裟、龙旗、黄盖(大伞)、龙棍、幢幡、棹帏、金冠、御砚台、御笔筒、二十八个玉碗”这些遗物托付给我了,我现在把这些遗物托付给你,你是我最信任之人,刎颈之交,请不要推辞。王进二话没说,满口答应。郑洽接着说:皇上说了,这些遗物要好好保存,等到将来某一天,可以大白于天下时,请捐给支提寺、瑞迹寺或金邶寺,并告诉后人,这些是建文帝生前遗物,同时也要说明这些遗物的来龙去脉,明示后人。王进均一一答应。郑洽又对儿子及儿媳说:一定要牢记,郑姓子孙永远不求功名,不做官,只求富,不求贵。同时要知道“九世同居”这个酒令来自浦江郑家。
  
  王进及郑洽家人,皆心情沉重,暗暗为郑洽祈祷,祝福他能扛过这一灾。
  
  建文二十四年(壬寅年)(永乐二十年)五月十四日,郑洽在郑歧村新家平安辞世,享年八十虚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陈长安牧云瑶 罗天蓝秀儿 从我是余欢水开始 龙族:重启新世界 他比我懂宝可梦 叩问仙道 重生之苍莽人生 唐朝工科生 紫气仙朝 重生1991:开局迎娶绝美班长